全国服务热线
有预测截至2020年,整个数字世界的数据量将达到44ZB,或者是44万亿GB,这个量级是2013年数据量的10倍。 也许你无法理解这个数字到底代表什么意思,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按这个数据规模依次存入平板电脑,需要的平板电脑数量叠起高度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6.5倍!用数据说话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特别流行的词,它反映了当今人类面对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所需要做出的必然的改变。
毫无疑问,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让人们理解那些毫无意义的数字是未来必备的技能。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数字的世界中,但是讲故事仍然是我们去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重要工具。 遗憾的是,很多人都很害怕使用数字,他们宁愿沉迷于舞文弄墨,只是偶尔利用一些统计数据去支持他们的观点。但在现在这个数据开放的时代,连最不喜欢数学的记者都能熟练地使用大规模数据进行报道了,你也得学习这种能力了。
如果你决心在这个美丽新世界中开始你的冒险之旅,那么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利用数据来讲故事和怎样避开常见的错误。 好的数据可视化设计背后的科学原理 人类视觉感知的错觉 理解人类视觉感知的工作过程,是创立有效而有说服力的数据可视化报告的首要条件。 与我们在高中学习到的相反,视觉处理的过程远远复杂于一台数码摄像机的工作原理,我们的眼睛就像摄像头,我们的视神经就像电缆,而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处理器和硬盘驱动器。
Alberto Cairo在他的《The FunctionalArt》(https://www.amazon.com/Functional-Art-introduction-information-visualization/dp/0321834739)书中深入的探究了人类感知的机制,并解释了视错觉在我们观察这个世界时是如何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的。 举例来说,当我们注视眼前的屏幕时,我们以为我们看到了在人类180度可视范围中的所有物体,但是实际上我们真正看清楚的只有在我们正前方2度视角范围内的物体。 可什么我们并不觉得眼前的事物都是一大片的模糊? 这受益于人类眼睛快速移动的扫视效应,通过扫视我们的眼睛可以快速遍历整个场景并将收集到的信息汇聚成为合成图像,这使我们更容易相信人类的眼睛像是一个180度透镜,但这是个错觉。 我们认为自己就看到的场景正如左侧这幅图展示的一样,但实际上我们的眼睛做的更像是右侧多图中展示的:在整个场景的各个点上快速抓取快照。 那么这将如何影响我们去更有效的传递信息呢?实际上注意到人眼注视某一场景时是有优先级的而非随机投射的视野中的各个位置这一点,对我们有效的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去有效的传递信息非常有用。
创建有说服力网站图表的5个步骤由向扬网络编辑https://www.hc228.com/ba/208.html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